凌峰要举行泰山封禅,这是大明王朝皇帝第一次亲自封禅,而在华夏历史上,这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
如果不抱先入为主的偏见,封禅大典的起源可以追溯那位孜孜不倦地追周礼,毕生以“克己复礼”为已任的孔老夫子,曾往来汲汲于泰山,寻觅封禅大礼的遗迹,“观易姓而王可得而数者七十余人,不得而数者万数也”韩诗外传,以至在向弟子们传授六艺的时候,尴尬地说:“其俎豆之礼不章,盖难言之”
遗憾地留下了空白。到后来昔无怀氏封禅泰山,伏羲封泰山,神农封泰山,炎帝封泰山,黄帝封泰山,颛顼封泰山,帝喾封泰山,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禹封泰山,禅会稽;汤封泰山,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皆受命然后得封禅。
当然,皇帝受命于天,历史最铭记的还是秦始皇二十八年,也就是统一六国后的第三年,始皇东巡郡县,召集齐、鲁的儒生博士七十余人到“天下第一山”
泰山下,商议封禅的典礼,以表明自己当上皇帝是受命于天的。颂辞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只颂功德。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