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经中那些弯弯曲曲的梵文字体消失不见,换成了一幅幅僧人练功图,还有详细的真气运行图标指示。张萧羽数了下,每幅姿势不一,或立或卧、或蹲或伏、或倒或曲、或仰或提,配合手势变化,共有三十六幅。看着这些图形,张萧羽不禁喃喃说道:「这不是印度的瑜伽术么!」
后想起这易筋经为达摩所创,达摩来自天竺,便是现代的印度,图中所绘便是古印度的瑜伽术,那也毫不为奇了。
张萧羽照着第一幅图的姿势,双脚紧贴胸前,交叉挂于脖子后面,双手往后扳着两脚脚尖,心中默想那图中所示真气运行路线。很快四肢便有股热气生成,入丹田过檀中,绕了几个弯,自双肩达头顶,归于「百会」。这「百会」是人身三十六处死之一,属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轻则昏迷不醒,重则当场丧命。而这易筋经却是反其道而行,于人体最凶险处着手,三十六幅图便是由人体三十六处最薄弱的道入手,大有致之死地而后生的味道。易筋经练到高深处,人体谓为死三十六处位也是充满内力,死不死,全身位皆是内力股荡,若汪洋大海,无始无尽。
这些张萧羽初始咋练,只是不明白。心无旁骛下,连续三十六道真气汇于头顶「百会」,张萧羽缓缓收功,但觉神清气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