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时,黄河有几条河道入海,以至于典籍之中有着九河之称,其时也河无大患……
但是到了战国时分,沿河各国,壅防百川,各以自利……”
从周定王五年,洪水从宿胥口夺河而走,东行漯川,至长寿津又与漯川分流,北合漳河,至章武入海。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改道水灾以来……
两千六百多年的时间里,黄河下游河道经历了从北到南,又从南再到北的大循环摆动。其中决口、改道不计其数……
可以说,黄河水灾之所以这么频繁厉害,有着大半是人为原因。
总之,这一时期的黄河下游因堤防未筑,河道无所约束,漫流改徙无定,或时出现多股河道并存的局面。
黄河没有固定河道的,起码有着三条以上的河道入海,因此那时候水流顺畅,没有什么大的灾害。
但是到了战国中期,各个国家以邻为壑,都想要享受水利趋避水害,开始在自己国内修建大堤……
黄河边的齐国和对面的赵、魏国两国竞相加高黄河大堤。不过在当时,两岸堤距宽达五十汉里,相当于现在四十多里……
那个时候,河道如此之宽,黄河当然不会泛滥了。这么宽的河道足够其随意流淌了。
但是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