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此同时,东银河公司老员工组成的研究团队,听到申仁川攻克生物机器难关,获得250万功绩嘉奖时,表现的羡慕嫉妒恨。
尽管如此,想到他们在逐步的接近聚变能反应堆微缩化的终极目标,他们非常有自信的认为,再过几个月,类似的奖励肯定会落在他们的头上。
聚变能反应堆微缩化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包括探索部门,贸易部门,再到作战部门,都曾经抱怨过他们的聚变能反应堆“傻大粗”,哪怕是缩小50%,都会变得轻巧不少,有办法更加广泛的普及。
因此在非常早的时间点上,荣誉顾问向研究部门下达命令,重金悬赏有办法解决问题的团队出现。
微缩反应堆的确是个旷世难题,起码在最初的一年时间里,这支专门组建出来,挂靠在基础科学组下面的团队进步是微小的。
他们的成果是把聚变能反应堆的尺寸缩小5%,还远远不够看,直到2030年名为“重钠”的材料被发现,才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曙光。
微缩化的难点在哪里呢?简单来说,还是在能量转化阶段,为了将聚变释放出的惊人热能转化为电能,不得不先将这部分热能以水分转化为水蒸气,进而推动类似水力发电机的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