役了,正好可以一鼓作气继续征战明年的春闱,说不定一个少年状元的光辉名头便落在他头上了。
然后李公甫在这时再次出面,压下了许仕林的进取之心,让他继续增长阅历和大局观,为十九岁参加进士科做准备!
科举不是那么简单的,什么穷酸秀才十年寒窗苦读,然后一朝得中天下知之类的事情,真的不要太!
童子试考的基本上是记忆力,而举人一级已经算是官员后备役,所考内容已经有了衙门治政方面的痕迹,而且分量着实不轻。
如果只是一门心思苦读,对外头事务一无所知,是个标准的人形残废的话,想要考上举人真就要看运气了。
这也是有身家和权贵之家出身书生的优势,就算他们没有系统的学过衙门里的规矩,可是长年累月的耳濡目染之下,比起根本接触不到这些的寒门子弟要强得太多了。
也不怪很多寒门子弟,勉强考过了举人之后,却是直接找门路去衙门做个几年幕僚,等将衙门事务摸熟之后再去考进士科,不然除非是天纵其才,否则想要考中进士,做梦去吧!
这也是文会的由来和重要性,是一些出身寒微学子了解外面世界,同时对衙门政务理解的最好途径,并不是所有文会都是吟诗作对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