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六岁以下的孩童独居一院,男孩满六岁后便要住集体宿舍,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和学习技能。待到年满十五岁就要被‘赶出’老营,独立生活了,不过他们多数人都进入了护军侍卫营。
由于赵昺当初的怜悯之心给自己找了个‘包袱’,此后老营的一应开支便都由他负责,真是包吃包住,还得包教养,虽然花费甚多,但是他还是觉得很值。这里成了唯一没有他人可干涉的地方,也是自己的自留地和试验田。如今老营的教育方式与其它书院并不完全不同,除了必读的经史外,还有赵昺自编的课本,安排的其它课程。
作为始作俑者赵昺不但提供一切花销,还会经常到这里探望和检查工作,逢年过节都会送来慰问品,当然今年也不例外。此次前来不仅给每个人带来了新衣,还有大量的年货,当他领着侍卫们到来时,已有负责教导这些孤儿的教谕领人在门口迎候。
“他们倒是有些军人的样子了!”赵昺在门口下车,见礼已毕后便向院里走去,只见在道路两边列队相迎的孩子们一个个站的笔直,排着整齐的队伍抚胸行礼,齐声高呼万岁,他不由的赞道。
“陛下,这些孩子多是军中遗孤,又经历了家破人亡,因而老营中的孩子们人人尚武,准备日后从军报国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