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少瑜的试探隐藏的很深,若不是前头说了一大段对大梁朝悲观的话,就算是鹿笙再聪明也不会多想。
也是基于这一点,周少瑜可以放心的试探,听不懂没关系,也不损失什么,而听懂了,那便是聪明人了,聪明是好听的说法,换成狡黠也没有什么不妥,这种人最是狡兔三窟。当然,也不排斥真有那种忠心耿耿之人,不过这鹿笙显然不是。
上元节比试,鹿笙做评判的消息早就有了,周少瑜也让人特地的打听一番,鹿笙考上举人却考不上进士并非是文章做不好的原因,早年间第一次乡试秋闱,运气很不好的遇到了舞弊案,事情闹的很大,大半的人被取消了成绩,鹿笙运气很不好的也在其一。
几年后再来,因看不过当年一位高官德行,言辞激烈的作诗批判了一番,好死不死那次科举的主考官就是那位高官,得,又没上榜。
之后一直在那位高官致仕之前,鹿笙就没考中过,再之后就是鹿笙雅渡的故事了,此后心灰意冷,再不参加科举。
这样的经历,怎样都会对国朝不满,所以周少瑜试探的很放心,就算不答应,也不会因为周少瑜如此隐秘的试探而去高密什么的,没证据嘛也。
当然了,贸贸然答应下来肯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