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可不像后世,一个灯泡能照亮老大一块地方,即便中央燃起了一大片篝火,能照亮的地方也依旧有限,更莫说跑来参加的百姓不知凡几,自然要多燃几个。除此之外,还临时搭建了一个高台,算是做表演之用。
三不管的诚徽州已经脱离大梁许久,但好些规矩礼法还是有流传,比如戏子这一项,大抵仍旧是不入流的,不过好歹一系列宣传下来,多少也改观了不少,不然一时半会的,未必凑得上这么些个节目。
周少瑜看的稀罕,真真是没想过,徐妙锦居然把皮影戏给弄了出来,虽说手艺上还差了一些,可到也有些模样,至于故事,也是徐妙锦亲自操刀编写,内容到也颇为有趣,家长里短的,平凡中透着乐子。
至于曹节,则找了几个口齿伶俐的,来了个四不像的相声,这玩意三国时期可没有,怎么也得到明朝了,也是曾经周少瑜闲着没事,像模像样的来过几段单口,这才让曹节有了底,几经琢磨,才弄出这么个东西,乐到是乐呵,但肯定没有那般严谨么,甚至有些偏向于小品的意思。
好在这些百姓哪见过这个,乐呵就行,瞅的新鲜,几千人挤着,除了实在忍不住发笑,居然没人出声,连呼吸都小声着,生怕声音大了,就听不见台上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