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商议内容是怎么妥善这么多老幼妇孺呢?为啥气氛这么压抑!
而压抑过后,就开始慷慨激昂,一个个开始大肆批判起朝廷来。
他们觉得自己很高大上,为了理想,为了百姓,为了心中的仁,放着家里的好日子不过,跑到晋城来冒险,咱们容易么咱们?
然后呢?一个看似嘉奖的‘并州牧’,差点没害死周少瑜。
紧接着各方求援,连伪女帝都知道民族大义要支援一下,结果朝廷呢?
二十多万的老幼妇孺,这是支援?
这是甩包袱吧!
拿什么养活她们?又拿什么去对抗突厥?真让这些人拿上刀枪上战场么?
这是不给她们活路!也不是给咱们活路!
骂,必须骂!
且不说朝廷不以言治罪,但是这天高皇帝远的,也毫无顾忌,所谓屁股决定思想立场,既然身处晋城,那肯定是对朝廷的这个举措很是不满的。
书生嘛,不骂骂朝廷那还能叫书生么。
周少瑜头大,心说你们就不能成熟一点?这时候骂朝廷有用?咱是来想办法解决的好不好。啥玩意?你们还要写信回去让亲朋好友一起骂?
算了,随便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