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瑁或多或少都有了一定的名声,甭管时好时坏,起码人家知道这么个人了,那些单凭武惠妃之子便反对的,自然没办法拉拢改变,哪怕印象好转人家也不会支持你,可一部分中立人物,起码也开始了观望。
诚然若立李瑁为太子后患较多,可这种事情谁说的好呢?
此时风评一上去,怎么都比以前只知道武惠妃之子要强的多。
对此李瑁是极为高兴的,在举办了一场以寒门为主的诗会之后,回到王府的李瑁忍不住很是兴奋了一番,也对周少瑜进行了一番夸赞与感谢。可偏生,这时候周少瑜泼了一盆冷水。
“风评好转,自然值得庆贺,然有一事,恕在下冒犯,已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了,再拖下去,殿下将断无可能上位!”
见周少瑜说的如此郑重,李瑁也收起了兴奋,面色一肃,恭敬道“还请先生赐教。”
“寿王妃,杨氏!”周少瑜语出惊人。
李隆基对杨玉环有意,此事既是秘密也不是秘密。总归已经有一部分知晓,但也在可控范围之内。而对李瑁来说,自然希望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如果说现在的杨玉环已然成为李隆基的逆鳞谁也不能动弹,那么关于杨玉环的话题,此时对于李瑁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