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叶青。
几乎所有的企业战略管理方面巨作,都重复强调优秀的企业,是一家如同机器般,不能掺杂任何管理者私人感情的企业,利益凌驾任何因素之上。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保证竞争力,才能在激烈资本市场中生存下来。
作者为了强调这点,甚至会举各种经典案例。
那些嗤之以鼻,不信邪的公司,早就被管理者自己玩死了。久而久之,这点也成了全世界企业家的共识,奉为金科玉律。
理所当然美国人和法国人也这么认为,然后在巨兽工业这里,他们见识到了什么叫“任性。”
任性到三百亿订单,连多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
“合作是建立在达成双方一致利益的前提之上。”巴克马斯特严肃地强调了自己不退让的立场,“如果贵方以这种态度对待我们诚意拿出的订单,我想在后续谈判中,我们法方无法满足贵方在市场开放上的某些要求。”
“谈判失败的例子随处可见,最值得当案例的自然是去年轰动一时的跨大西洋自贸协议,我记得贵国当时也是持反对立场的一方。”
“国与国如此,何况公司呢?”叶青回以同样严肃的语气。
“如果贵方执意用额外的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