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猎与郭大匠这一番研究直到黄昏,才被一名持铜牌信符的传令小校打断。
“文相公、张使相有令,诸军统制以上将官,立刻前往节堂议事。”
赵猎接令后不敢待慢,立刻动身返回崖城,直奔节堂。
崖城的节堂就是原吉阳军城的军议厅。行朝立足方稳,百废待兴,诸事一切从简,暂时以军议厅议事。
赵猎留下护卫队,向守卫交验腰牌之后,方得以进入节堂。
此时堂上诸将及部分相关官员多已聚齐,大宋右相文天祥赫然坐在上首。丞相坐节堂并不奇怪,因为文天祥此时除了右相之外还兼任枢密使,既是文臣第一,更兼领诸将,是实打实的百官之首。
宋朝枢密使向以文官出任,而枢密副使则由宿将担任。以文制武,以武辅文之意十分明确。
宋代因宋太祖“陈桥兵变”而黄袍加身,加之切身感受五代时期骄兵悍将造成兵祸连结,动乱多年。于是痛下决心,终结武人擅权乱国的局面。遂有“怀酒释兵权”之举,并定下崇文抑武的国策。
不可否认,赵匡胤的举措在国朝之初是有积极意义的。然而治国之道,讲究文武平衡,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驰。武盛文弱则易形成军人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