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猎为储君,除了唯恐大权旁落的太后党及担心军权被夺的张世杰等少数人之外,大多数朝臣都是持欢迎态度。无他,这位储君太能打了!而眼下,大宋最需要的,就是一位能打的马上皇帝。
这个皇帝,会不会帝王术不要紧,能不能治国不要紧,只要他姓赵,在军事上有一套,能率领臣民把渐渐缓过气来的行朝带离这个小岛,打回中原,那就是目前最理想的君王。而赵猎,完全契合朝野期望,再合适不过。
对此,许多大臣心里都会闪过一个词:应运而生。
为安抚中外之心,赵猎在第一次由他以监国身份主持的朝会上,提出虚位三年,以待少帝回归,之后再辅佐少帝,甘为前驱。
赵猎这一番表态,在朝会之前就曾向杨太后表明。杨太后听了既惊讶又感动,内心极为安慰,随即表示,此议当在朝会时交由群臣共议。若群臣认为当虚位三年,以待帝归,那就等三年;若群臣认为应当即刻登大宝,那就马上登基,她决无异议,并会痛快交出国玺。
赵猎得到这样的回应很满意,以退为进远比赤果果逼宫好得多。
果不其然,群臣一听此议,纷纷反对——怎可能让君位虚悬三年之久?国之无君,犹如殿之无梁,舟之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