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大匠试了十几次,连个模范都造不出来,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利用军工基地那一吨半冷轧钢板,就成了唯一选择。
这些冷轧钢板材都是按五米长、两米宽的规格裁好,撂成高高两堆。取一块钢板,只要一卷起来,就是极好的炮身。当然事实上不可能这样,周长两米的炮身,比汽油桶还粗,那不是火炮,而是臼炮了。若是竖裁成四等份,每份五十厘米,可卷成口径15,即6英寸火炮。
虽然如此,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一块钢板就能卷成四个炮身。由于钢板最厚不过3,以之为炮身管壁过薄,所以需要叠加卷裹,把四块五十厘米宽的钢板,层层叠加,放到机台上冲压成一块厚度过1的钢板,即为炮管材料。
这里有两个难题需要解决一是四块钢板冲压成一块完整密实的钢板,人力手动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必须使用电动。二是把钢板卷成炮管的密封焊接。
电动先就是要电,这宋代哪来的电?还好,天下无电,但军工基地里有一台柴油电机、五百公斤柴油。这两样东西闲置很久了,此时终于派上用场。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