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兵力上是足够的,但时间上却是仓促的,只有十几天的时间,根本就撼不动六安的城防,魏国的援兵就已经抵达了淮河北岸。
继续攻城的话吴军便有腹背受敌的可能,而且吴军目前分散在寿春、弋阳、六安三地,呈一个巨大的品字型,但三地之间相隔都在数百里,彼此难以照应,很容易被魏军各个击破。
所以诸葛恪建议孙权改变策略,将分散在三地的军队集合起来,攻打三地中间的安风。
安风也是淮南防线上的一座重镇,地位虽然不及寿春合肥,却和六安弋阳不相上下,尤其是安风城北连淮河渡口安风津,一旦攻陷的话,就等于是在魏国固若金汤似的淮南防线上撕开了一道口子,东可直逼寿春,南可钳制合肥,西可直通荆州,向北更是可以进军汝南,威胁中原。
如此左右逢源之地此前一直不受重视,最主要的原因是安丰郡地势险要,道路崎岖,擅长打水战的吴军对这种山地并不精通,所以主攻的方向一直放在淮南东路上,就是合肥那边,那儿水网密布,地势平坦,有利于吴军行动。
不过随着诸葛恪带来四万丹阳兵入驻皖口,吴军山地作战能力大为提高,诸葛恪审时度势,将这次的主攻方向,放在了安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