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珣狗其实是个很悲哀和孤独的人,这一点从他跟公孙越的交流,还有未央宫前如此肆意之后却诚恳发布求贤令来抒发自己的寂寞是能看出来的……那一章是很多人对着本书评价极高的一章,但所有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前面的董卓何罪上面,却忽略了公孙珣从未央宫回来后发布求贤令时的那种孤独感。
还是那句话,我笔力有限,写不出来。
继续这个问题,其实珣狗本人也是不停成长的,少年时就是要做大官,然后青年时是某些直白政治理想,但那个时候他仍然没有超脱时代……真正让他超脱时代的节点,其实是从黄巾起义后期开始算起的,然后黄巾起义后的一系列事件渐渐促成并培养了他的绝对价值观,并在未央宫前一气呵成,真正的理解了自己母亲口中那些事情的意义。
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在这之前,珣狗经常凛然、肃容,而从那以后他经常在笑,说白了,这时候他才真正的成熟起来,变得无畏无惧。
三十而立,珣狗也好,曹操也罢,包括刘备这个时候选择独立,都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个年纪本就是他们最该成熟起来的年纪,而成熟以后,大家分道扬镳,也是理所当然。
反而是袁绍,珣狗割瓶而走,以及后来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