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禁不住在怀疑:“这几个信息工程大学的学员,是不是也牛的太过分了一些。”
直到周莉在介绍中专门感谢了五一一软件工程研究所时,这种怀疑才释然。
果然,如此复杂的软件设计,就不是几个学生可以独立做出来的。
尽管知道“秦弩”的制作中,信息工程大学的参选小组找了外援,不过这并不影响大家对曲森几个人的钦佩。毕竟,整机的构思 和制作,还有绝大多数的软件部分,都是三人独立完成的。
特别是在功能拓展介绍中,提到的携带烟雾弹和安装战斗部,通过遥控引爆的方式,直接攻击敌方狙击点的想法,更是引起了会场中激烈的讨论。
几乎所有参选选手,在最初的设计思 路中都考虑过给无人机加装武器部件,所以对这个想法实现起来的难度都非常明白。
相比之下,曲森三人提出的,直接加装可爆战斗部和投掷烟雾弹的思 路,实现起来再简单不过了,而且完全可以推断出,这个思 路的有效性。
把成本不高的小型无人机当成一种消耗品,去达到战术目的。这种损耗和可能减少的战损比起来,绝对是微不足道的。
最终四组评委中,负责完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