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精简指令集risc处理器架构,但在具体市场定位上,它和arm走的是两条路线。
arm今后的发展定位是低功耗低成本带来的高性价比,便于嵌入各种小型移动设备,而mips的自我定位则显得野心勃勃,就是要追求更高的性能,为的是在各种需要强大运算性能的工业设备中与x86架构一较高下。
而mips的目的也的确达到了,90年代的mips架构相对arm架构来说,拥有更高性能的指令集,性能强大之余,相对的,功耗也较高,但在移动计算需求井喷之前,功耗根本不是问题,谁也不在乎设备中的处理器多出十几瓦的耗电。
因此采用mips架构的产品被大量用于网络路由器和服务器中,思 科的产品大部分都是用的mips架构处理器,所以这年头的mips活的很滋润,一群美国的风投公司抢着给他投资,根本不愁没钱花。
当初2000年龙芯立项时找到mips,人家狮子大开口要价1000万美元,最后国家私底下通过各种渠道疏通谈判,好说歹说才谈到大约500万美元。
当初在获得arm授权时,胡一亭就考虑过mips的授权,但当时500万美元对于初创不久的重光来说比较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