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与某商定,由某仿《清明上河图》一幅放于内府,真迹则由某带出,太上皇将御书之印同交于某。
某深感责任重大,用三个月的时间仿《清明上河图》一幅,交于内府,太上皇亲自在仿作上做五字题跋并加盖双龙小印,真迹和御书印则被某随身携带。靖康元年九月,金人再次南下,月底克正定,某在太上皇嘱托之下,携家人离京南下。
路过江宁,某深恐有负太上皇之托,遂作《江宁大江图》,将《清明上河图》真迹和太上皇御书印藏于画轴之中,并留三子携《江宁大江图》藏于江宁府。
某之后人若见此信,望体谅某之苦衷。”
最后的落款是“赵大年于江宁府,靖康元年十月。”
这封信一出,几位老爷子全都不做声了。
至于那幅《清明上河图》,到了这个时候几乎就已经不用鉴定了。
他们都很清楚,赵令穰的字就是“大年”,那么这封信的来历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江宁大江图》是赵令穰的真迹,这一点光凭肖老的鉴定就足够了;那方“御书”葫芦印也是真品,这一点五位老爷子已经共同鉴定过了。再加上这封赵令穰的亲笔信,一切证据都在证明另外一个画轴中藏的那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