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香炉,把其绝大部分陈设在宫廷的各个地方,也有一小部分赏赐和分发给了皇亲国戚、功名显赫的近臣和各个有规模香火旺盛的庙宇以及前来朝贡的属国使节。
这些宣德炉普通百姓只知其名未见其形。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铸造的铜香炉已经几乎看不到了。
这第一批铸造出来的宣德炉是如此的精美,所以引发了很多人的觊觎。哪怕宣德三年宫廷封炉不铸之后,依然有人想要继续仿造宣德炉。
这其中,当时负责监造第一批宣德炉的监造者将原来的工匠再集中起来,另行铸造宣德炉。不过由于原料不足,风磨铜已经用完而不复出,铸工只能以黄杂铜代之,虽做工与以前一般极尽精致。形态更为多变,但铜质终于不及。同时底款有了变化。字数增多,为“大明宣德五年监工部官吴邦佐造”和“工部员外臣李澄德监造”等,楷款、篆款均有。
除了宣德朝当代的仿造之外,在明中期正德年间也有仿造,明末清初以及清朝还有清末民初,也均有大量的仿造品出现。
所以,到了现代,市面上不乏有明朝仿造的宣德炉,也有很多清朝甚至是民国时期的仿造品,但真正的宣德三年出品的宣德炉却是一件难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