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那些名流,陈子龙,沈廷扬是其首领。
这里面沈廷扬甚至和杨庆私交不错。
杨庆也有意扶持他。
毕竟目前来讲海商家族里,唯一能与郑芝龙抗衡的,也就是只有沈廷扬家族,他本人总督漕运,沈家依靠松江海关的优势,正在成为长江下游航运的老大,而且倭国琉球等地的海上贸易也开始涉足。
这些势力因为利益,或者说对杨庆接受程度的不同,不断在报纸上对政策展开论战。
甚至已经开始向学问蔓延。
现在各家报纸那些喉舌们就针对扒灰公的理学进行大讨论,或者说对儒学进行再解读,以此来适应这个变革的时代,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人统统登场,傅青主,陆世仪,朱之瑜之流也不甘落后,纷纷对儒学进行再解读。准确说努力挽救儒学这具日渐腐烂的僵尸,防止它被时代所淘汰,尽管他们的阵营不同,在这一点上倒是一致的,毕竟在他们看来如果儒学被淘汰,那他们的世界真得就崩溃了,但也正是因为阵营不同,也不可避免地吵起来。
“这就是民国大师们的前辈啊!”
杨庆感慨地说。
“走,去帝国学院!”
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