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没有能够达到揽才的效果,于是在第二年的五月,隆武帝举行廷试,从一百零五名贡生中考出了李萼辉、万荆等十二名萃士,交由少詹事朱天麟管束、教导,倒总算是延揽了一批“天子门生”出来。
“这位少詹事朱天麟,前几年已经入阁了……”
邝露附耳道来,陈凯也依稀记得好像哪张圣旨里有提过还是在广州时听谁说过似的。不过仔细想想,却也正常,毕竟明廷的控制区越来越小,朝中有名、有能的官员拜相的可能性也就更大了些。就像是前些时候曾樱提过的那般,非庶吉士亦可入阁,似乎永历朝廷的阁臣里就只有文安之是正儿八经的庶吉士出身。
抛开前两次,第三次,也就是陶潜参加的那次,则是例行明廷三年一次的乡试。虽说是晚了些,但是隆武不同于弘光、鲁监国以及永历的高明之处就在这里——那就是宁可迟到,不可不到。因为只要是召开科举考试,士人有了进入体制的道路,才会更好的为明廷效力、才能更多心向皇明,即便是没考上的也会惦记着,这样就能够更好的与清廷争夺士大夫的助力,而非单凭所谓忠义,去和忙不迭的召开科举考试的清廷角力。
“此番乡试,在下听说是两广、云南和贵州先行举行,随后先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