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但是当时带兵的将帅、管理老营和民政的官员们,这些人对于大兰山明军式的运作都是驾轻就熟的,能够得到这些人的协手自然是事半而功倍。
既然如此,沈调伦便开始去设法联系其他大兰山的人物。而黄宗羲这边,他当下的优势在于多年联络抗清人士,与浙东不少有心抗清的士人都是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的。由他出面去联络一些士绅,如此便可以更快的增强那支未来的大兰山明军的力量。
分工虽有不同,但是力量还是在往一处使的。凭着沈调伦固有的关系,也凭着黄宗羲这些年的走访,沈调伦很快就找到了以前与他一并在王翊麾下赞画军务、管理庶务的士人邹小南,以及大兰山明军后营都督毛明山。这二人算是一文一武,配置上还算不错的,尤其是毛明山素以武勇著称,当初在四明山地区也是出了名的猛将,但是在曾经的那支大兰山明军之中,他们都不算是最出挑的人物。这前后一对比,用后世的话说就是低配,而且还是在核心不再的情况的低配。
“黄都督殉国了,刘都督几年前也忧愤成疾,病故了,就连刘都督的义子陈将军在四年前也战死了。至于其他人,暂且已经找不到了。”曾经一起共造辉煌的友人们星散,对于沈调伦来说最免不了的就是感伤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