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韭菜似的,一茬接一茬儿,都是论批次的。甚至一度杀的没人了,直接从国子监里拖监生上任办公。
以至于天下读书人对国子监是又爱又怕,爱的是进了国子监就有机会立马当官儿;
怕的是,这官儿可不知能不能当的安稳。一个不好,可就是掉脑袋的大祸。据说那时候好多官儿每天上朝,临出家门时都会安排好后事,上朝就跟就义似的。
想想那会儿,秀才?秀才算个蛋啊!
再说永乐大帝朱棣,那杀起读书人来也是毫不手软的。
建文时的黄子澄、齐泰、方孝孺,哪一个不是当世大儒,文名播于天下?结果如何,黄子澄和齐泰就不说了,只方孝孺,诛十族!十族啊!
也就是从仁宗起始,大明一朝痛杀文官的风气止住了。仁宗体胖,自幼身体不好,与战功赫赫、勇猛直追乃父的两个兄弟相比,军中武人的人脉支持实在太过薄弱。
面对着虎视眈眈,觊觎自己太子之位的这两个兄弟,他也只能依靠文官集团。
待到朱棣死后,仁宗登基,自然而然的,文官地位便水涨船高起来。
再之后,其子宣宗接位,与其父一脉相承,重用文官,最终堆出个仁宣之治的盛世。但也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