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喊冤。冤情何在?”
“......县里抓了我男人……”
“你家借钱是否属实?”
“……是借了五贯钱……可那张家索要月息两分,实在太高了!”
“借的时候知道月息那么高么?……知道还借?”
“不借就得饿死啊,道长。您老人家帮我说说话,救救我那当家的吧!我给您做牛做马了!”
“别激动,别哭,好好说话……官府有青苗仓,专为你这等青黄不接人家的所设,为何不去青苗仓借钱?”
大明在各府均有青苗仓,专为向遭了灾。或者生计艰难的农户家提供借贷,息钱也低。多不过本钱的四厘,农户可到县衙里申请,由县里帮忙代办。说起来,青苗仓的设置也是道门于五十年前督促朝廷施行的善举。其中至少一半本钱都由各府道宫所出。这妇人放着常平仓的钱不借,反而去借高利贷,赵然很是不解。
妇人稍一解释,赵然就明白了,青苗仓是有的,但想要借出钱来,却相当困难,从申请借贷到最后发放,其中的时间跨度往往会相当漫长。短的至少一年半载,久一些的等个两三年也毫不稀奇。穷人家的经济保障最是脆弱无比,一旦发生困难。一两个月间就会家破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