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当即恭恭敬敬口称老师,原来当年白马山大战时,年轻的时维明作为户部观政进士,就主动要求前往白马山军前效力,用了半年时间掌握军中钱粮之法,再半年成为精通钱粮的专家,其后的三年里,不知带过多少军中的秀才文书,教过多少营中武官。
赵然沉吟片刻,道:“原来如此,我这里大军混集,营号繁杂,全靠牛佥事一力支应,恐怕有所不支,时主事可愿留下帮我?”
时维明笑道:“按说方丈发话,下官是绝不敢辞的,但时某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时主事不须客气,有话直说。”
“城中人心浮动,盼方丈如盼甘霖,方丈只要下令,短则半日、迟则一日,此城必破,因此时某可有可无。但方丈适才也说了,军中营号繁杂,互不统属,上下令行不一,若耽搁久了,反易乱由内生,留下时某也是无用。”
这是在劝谏赵然尽快进兵,赵然点了点头:“贫道懂了,多谢时主事建言。”
时维明的观点其实与张略的用兵计划在大方向上如出一辙,就是速胜,绝不能出现城内城外的对峙,对峙越久,对客军越不利。
能打的主力龙潭卫和武昌卫就是客军,而能称得上主军的柳文龙、李三虎及曾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