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无非是涉及哪一部的事务,由该部召集想关人等商议。这里说的廷议,为大廷议,也就是内阁大臣、九卿、六科给事中、监察御史进行议事。
廷议是大明朝堂惯例,许多重大事务都需要廷议,但夏言说得没错,就算廷议之后,结果也需要报天子朱批,天子不认可,照样可以驳回重议。
赵然道:“今日皇帝大行,我以为,廷议结果便可代替诏令。”
这句话令百官们尽皆动容,夏言试着问道:“方丈的意思,廷议结果便是最终结果?”
“是。”
“若是廷议结果不合天子......唔,不合道门的预期,那又当如何?”
“那你们就要好好想一想了,为何廷议出来的结果,非要与道门的预期相违背呢?”
严嵩忍不住道:“方丈,若是以廷议结果出台诏令,出了事故又该如何?”
赵然道:“那当然是谁召集廷议,谁来负责,出了差池,板子就打在召集廷议之人的身上。”
百官们继续深思......
赵然道:“关于廷议,贫道有几点浅见,以供诸君参详。
其一,非内阁大学士不得召集廷议,召集者的先后顺序,按惯例自首辅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