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珝的话语得到了在场一众桓氏亲贵的认同,心中纷纷点头。
“儿臣也以为该罚!”
“儿臣也以为该罚!”
......
桓武的一个个儿子都站了出来,发表了他们的意见,都是一样的声音。
倒是年龄最长的桓磬,却是最后一个出声。
“儿臣以为荣灿降蜀,并非不忠,而是时势所迫,不该重罚。”
桓武心中一笑,他的几个儿子在打什么主意,他一清二楚。他们为了争取桓氏族中耆老的支持,这些日子使尽了手段,如今自然不会忤逆众人。而桓磬则比桓珝他们想得更远,想要建立仁厚之名。
果然,听了桓磬的话,一干外姓的将领都有所触动。
“荣灿忠义,我军周南一败,蜀军俘虏的我军士兵大多投降了。可他带着数千残兵,遁入巴地,誓不降蜀。直到荣灿老母被杨羡所俘,他不得已才投降。说来是我有负荣灿,而非荣灿负我。”
一众桓氏亲贵瞪大了眼睛,不明白一向杀伐果断的桓武为何如今仁慈起来了?
而在这一众梁侯属臣之中,唯有孟清没有一丝的表情,恭立在那里,心有所思 。
桓武看在眼里,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