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联想起刚才的大餐,一种负罪感油然而生。
不行,我个人大鱼大肉,我的部下每天吃的面包甚至不到一斤,这是错误的!
杨明志定了定神 ,他基本估计出了,科学院对科研工作者的粮食配给状况。很显然,配给粮的发放量与工作者的等级是正比的,像是今天才认识的多布洛夫,这个年轻人初来乍到是十足的新人,配给的量定是一个底线。
如今,对这些工作者谈工资收入,其意义已经不大。粮食的配给量,简直就是衡量一个工作者贡献的唯一标准。
或许在这里,一切恍若回到1920年列宁主政的时期,一切回到了“战时共产主义”的状态。
只是这种极端的状态只适合极端的时局,待战争结束,卢布已然是衡量工作者贡献的标杆。
“看来,同志们每天都可能饿肚子啊!这是不对的,是必须要被改变的。同志们,我们在沼泽地,虽然一直面临着敌人围剿的风险,我们何时面临过粮食危机?尤其是我们的武器设计局,面包的供应量的确有限,马铃薯可是近乎无限的。”杨明志随手指指:“你们几个老人,每每工作到凌晨,都能再吃几个马铃薯。我估计,若是我命令你们加班,只怕一个个都能饿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