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缓缓站直身子,只听得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真是太感动了!感动的我都快哭了!”李森科急促走来,“尊敬的将军,接下来,就是颁发证书的仪式。”
最终,一份牛皮蒙皮的证书递交杨明志手里,在万众瞩目下,杨明志算是成为苏联科学院的荣誉院士。
而在仪式之外,他的名字已经被写在院士的名册上,和苏联的众多优秀科学家并驾齐驱。即便没有这个仪式,他也早就成为荣誉院士。
杨明志并非是苏联体系培养出的科学工作者,他更是惊人的年轻。获得苏联科学院的院士职称,在和平时代几乎只能靠熬资历一条路,或是搞出什么重大的科学发明、科学发现,四十多岁获得院士职称已是过分的年轻,年轻的令他人质疑其学术能力。
战争时期,繁文缛节的事皆被抹去,为了激发苏联科学家的奋斗热情,就像战争时期大规模发放的勋章、奖金,院士的职称也掺了很大水分。
倒是里固施科夫,他获得正式的苏联院士职称,其中的水分很少很少。这个半百的男人,年轻之时接触到火箭炮的概念。
那个时候沙俄当局对自身的科技水平报以悲观的态度,并不想上马这类项目,奈何沙俄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