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计算,尤其是“临界值”的数值计算,在这其中,碰撞的两个半球体积如何,互相碰撞的速度又是多少。复杂的计算迫使美国倾国之力参与其中,苏联又如何?这种事,不投入巨资,不投入巨量人力物力,是搞不出来的。
而且仅就质量和碰撞速度的两大临界值,美国的科学家们为之疯狂计算,为了应对庞大计算量,客观上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快速发展。
把关键的物质提取出来,比起数据计算量,该操作反而是相对简单。
美国在做这件事,德国人也没有闲着。
杨明志知道另一个关键性问题,德国确实有完成它的能力,然而在理论层面上,他们从一开始就错了!质量的临界值被德国人算得很大,要凑齐如此多的材料理论上可行,就是需要大量的时间。
实际呢,反应的临界质量远比人们想的要小很多。所以基于这一事实,后世的几个大国都纷纷搞出了威力较小却即为灵活的“战术蘑菇”,毕竟临界质量不比一枚155毫米炮弹更重。
“那么,我能提供一些什么帮助吗?撞击速度我可是知道的。但是,如何合理的把数据交给可靠的人,有如何让对方相信这就是临界值速度?怎么想都是艰难的吧?那些专家都是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