弊端也就不会存在。”
朱可夫看到,斯大林的一双大眼正在颤抖,他懂得斯大林是动了心。
是啊,南方恢复1942年夏的阵线,北方解除列宁格勒的围困,完成这些,战争的战略主动权就又回到苏军手中。
当然斯大林知道要完成这一战略目的,以苏军现在的状态非得大出血一次。
如果代价是可以接受的,夺回战略主动权又付出几十万条生命,在斯大林看来这是合算的。他也认为,如果注定要有数十万人牺牲,让年长者牺牲,总比年轻人牺牲要好。充斥于军队中巨量的二十岁到三十岁的青年人,他们是国家的基干力量,历次作战他们也是蒙受最大损失的人群。
年轻人要是牺牲殆尽,国家定是后劲乏力。
似乎把年长者投入军队是一种积极的应对措施?不!它有好处,弊端一样明显。
朱可夫继续说:“我们的新编部队,他们从未参与过任何的战斗,所以他们的战斗素养应该天然的比不过德军。然而这样的新部队数量庞大,就能以数量弥补质量的不足。”
“可是,队伍里安置大量年长者,我非常担心队伍的素质。”斯大林捏着下巴说,“人不得不服老,我非常担心,五十岁的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