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的列宁们踊跃参军。不过碍于组织的制度,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会加入组织,而相当多的大学生已经参加军队报效国家。
正如科涅夫所诉说的,参军的二十岁出头的大学生,他们几乎都做了技术兵种,甚至是学习文学的学生,他们就是担任文书的最佳人选。
本来,斯大林已经认同朱可夫的意见,现在科涅夫站出来说明了意见的合理性,这自然再好不过。
只是斯大林有些惊讶,这便说:“让仅有十八岁的中学生参军?这是否是很大的冒险呢?”
这时候普尔卡耶夫更是助力:“那些年轻的学生们,他们生长在苏维埃建立后的俄罗斯,苏维埃的生活方式已经是他们的全部,所以他们是最忠诚的年轻的布尔什维克。例如逃兵问题,那是不可能发生在年轻学生上面的。他们天生是一群爱国者,是有知识的爱国者!我们的确需要他们的帮助,我们还需要树立起更多年轻的榜样。”
说着,普尔卡耶夫又看向杨明志:“例如,被别列科夫同志培养起来的斯佩洛斯金娜,就是年轻人的榜样。我们还需要更多!”
他继续说:“我并不赞同科涅夫对集体农庄籍贯的士兵的看法。我的部队中,大部分士兵的确来自集体农庄,客观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