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他乐意关注那个人提出的所谓的“战争经济学”。
当针对法国的战争胜利后,德军开始策划对苏联的战争。
那个时候,古德里安要求德国的“三号”级别的坦克月产量最好能达到八百辆,最不济也得有六百辆。实际呢!?
实际产量仅有平均二百三十辆,这里面还有不少二号坦克和捷克生产的38t被统计在内。
除非德国开启全民动员,其军事工业产能才能达到巅峰。在杨明志没有干涉到的位面,德国在1944年达到了产能之巅峰,亦是同年德国启动了总动员,然而纯军事的来说,这个动员已经太晚了。
可站在当时德军的角度,数百万大军有着空前的自信,德国国内的舆论亦是极度亢奋。既然可以用当下的军力一口气击败苏联,何必进行全民动员呢?
处于优势地位的德军虽然达成了战争的突然性,但苏联绝不是法国那种容易投降的软柿子。前线损失一百万,后方还能继续征召一百万,苏联正在疯狂挖掘自己的战争潜力。
那些最偏远的村庄开始征兵,那些最偏远的小型矿场也加速挖掘。
彼尔姆的卡马河上游,地质活动造就的复杂山区,一直是乌拉尔地区重要的铜矿石和铁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