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得子,四十岁才有这么一个儿子。
当时就是怀着冲喜的心理,还有就是想转移一下祝砚秋的病痛,将厄运转移到别人的身上,就想出了童养媳的方法。
时日正值晚清,八国联军已经将圆明园扫荡了一遍,军阀割据,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困苦,哀鸿一片,祝素娘的父母迫不得已将祝素娘卖给了祝家,祝家将祝素娘和祝砚秋的八字一合,很合适,于是给了祝砚秋父母半串铜板。
从此祝砚秋就是祝家的人了,乡下人没有什么名字,祝素娘在家里排行老四,就叫四丫头,祝家不满意这个名字名字,祝砚秋的秀才爹给原主取了一个素娘的名字,还恩赐让祝砚秋跟祝家姓祝。
这样就算是一家人,也能帮忙替祝砚秋分担厄运。
童养媳在家里是没有什么地位的,其实祝砚秋的身份也就是照顾祝砚秋的侍女一样,有点像是通房丫头。
八九岁的祝素娘接受了自己的命运,至少在祝家能够吃饱。
也许是冲喜有作用,祝砚秋的身体渐渐好转了,从此祝素娘就是开始了天天照顾祝砚秋,给祝砚秋洗澡喂饭,还得陪着祝砚秋玩耍,祝素娘可以说是又当老婆又当娘。
祝砚秋继承了祝家人的好皮囊,穿着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