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的明显起来。
比如每年秋天,朝廷官府要征税时,就是把这一重要任务委派到每个乡每个村中的粮长手上的,由其来为官府从同村乡里手中收取粮食,然后再将之解送到县城,如此自然就让县衙少了好大的一笔工夫。
在洪武朝刚定下粮长制度时,其实是有轮换的,往往每过几年,就会选村中德高望重之人来代官府收粮。可是,在随后的发展里,这一制度却呈现出了其弊端的一面,那就是粮长完全可以借此权力来为自己牟取好处,他们很容易就与官府里的胥吏内外勾结,或压榨百姓,或以次充好,从而把本该交给官府的粮食放进了自己的兜里。
有了这么大一个利益摆在眼前,这个粮长的位置自然就成了人人垂涎的肥肉,于是那些身份地位更高的世家大族就出手了,迅速将之抢夺到手,并且一拿到,就不再肯放。
随着时代向前,太祖皇帝当初定下的种种规矩尽数被后人破坏,这粮长的制度自然也不例外,完全成了地方士绅阶层与官府讨价还价的一个筹码。
只要皇权不下乡的思维不改,官府就只能依赖这些粮长来收取税粮,而如此一来,这些人就有了钳制地方官的本钱。一旦双方在某事上起了争端,他们就可凭此做出反制,一旦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