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要。阎锡山将这里定为营地后,因南村二字音近“难存”,并意欲标榜克服困难,故改名为克难城,通称克难坡。经过一年多的修建,竟将这个弹丸之地建成为一座窑洞叠立,颇具规模,可容纳两万余人的山巅小城。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山西省政府等脑机关驻扎在这里,一时成为二战区的军事重镇。
事实上,阎锡山到克难坡后,就再没有正儿八经同日寇打过几次仗。他为了在矛盾中求生存,奉行所谓“中的哲学”,小心翼翼地在日军、共军、中央军这“三颗鸡蛋上跳舞”。他认为,委员长是国家元,应该拥护,但又是自己的头号政敌,必须拒绝其势力进入山西。日本人要灭亡中国,抗日怕引火烧身,不抗日又怕日本人夺了他的地盘,当日**蹄已进入绥远时,他才于8月高调地提出“守土抗战”的口号。
在他眼里八路军虽然是危险的敌人,但暂时不会危及自己的存在,而且英勇善战坚决抗日,是一支可以利用的力量。
所以他一度停止了**叫嚣,执行了联共的政策。拥蒋拒蒋,和日抗日,**联共,成了他制订各项政策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 ?.?`其中心是要玩联共牌,借以抬高自己的地位并增强自己的实力,以应付即将来临的日军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