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舰普遍采用钢铁装甲,满载排水量达1万吨一1.2万吨,航16节一17节,主炮口径由2oo毫米增至3oo毫米一35o毫米,舰体防护装甲厚度达23o毫米一45o毫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次海战中,战列舰充分显示了大舰巨炮的优势,因而成为各国海军竞相展的重点。
2o世纪3o年代后期,战列舰的展达到顶峰。这个时期建造的战列舰,如日本的"大和"号和"武藏"号,排水量已达七万余吨,3座三联装主炮的口径为46o毫米,航27节;装甲厚度也大体与主炮口径相同,并加强了水下防护,以抵御鱼雷的进攻,大舰巨炮的特点更加明显。可以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战列舰一直是各海上强国的舰队主力舰和核心力量,占据着海上霸主的地位。
但在二战后期,航空母舰完全取代战列舰的重要地位,成为海上霸主。
衣阿华号战列舰追上第三舰队的时候已经是半夜时分,暗淡的星月下,三艘航母和百余艘各式战舰乘风破浪前进,它们将在天亮前将战线扩充到距离中途岛一千海里。
第三舰队是此次战役的正面部队,担当着诱敌深入的重任,在第三舰队西南方向的后方五百海里,是米国太平洋第七舰队两艘航母组成的航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