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钱塘湖春行》的生动形象,感慨于《望庐山瀑布》的大气磅礴,在研究李祐这无比精妙描写的同时,还多多升起想去钱塘湖与庐山瀑布一游的欲望。
更多的人,则着眼于《春雨》的哀思,纷纷猜测楚王殿下写这首诗有何意图,同时关于《春雨》这等精巧好诗被李祐抛弃,又被太子李承乾得到的戏剧性过程,更是被很多人当做笑料谈论。
就算李承乾为此暴跳如雷,多次想方设法下达封口令也无济于事,毕竟看热闹不嫌事大,在没有多少娱乐的唐朝,这点涉及大人物还很好玩的事情足够成为很长一段时间的谈资了。
不过最让人普遍向往其厉害之处的,反而是相对来说水平没那么高的《咏针》,主要是这一首诗是真正的谁看谁明白,没有半分理解上的困难之处,所以流传程度也是最为广泛的。
再结合李祐表现出的小宇宙大爆发,展露出惊人才华,这首《咏针》对越王李泰的嘲讽程度,简直更上一层楼!
而第二件事,则是关于李祐的书法。
原本这应该就已经是一件足够震惊许多人的事情了,毕竟书法好到李祐这个程度的,也基本上是文坛顶尖的程度了,想要能找出比李祐更好的,简直凤毛麟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