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电影界的神 话级元老戈达尔并列拿下评审团特别奖,在颁奖典礼哭红了双眼,还鼓励全世界的电影少年不要轻易放弃梦想,最后和评委会主席坎佩恩如母子般深情拥抱。
多少双眼红的艺术青年唯有慨叹:这究竟是凭什么?
才华天分与独到的思 维眼光当然是第一要义,有机会被相中的运气也是必不可少。
但是天才少年在全世界并非少数,多兰的幸运除了满身才华以及被看见的机会,还得益于他浑身上下充满着被戛纳热切需要的各种元素:魁北克法语区出生成长,能说英法双语,演艺世家背景,4岁就出道做演员,十几岁就在当地积累了一定的名气与口碑,长相气质佳,同性恋身份,性格内敛不浮夸,年轻——这一切简直就是为戛纳而生。
其他的天才少年们,不如乖乖认命吧。
简言之,戛纳电影节从打造逻辑、选片标准、观念塑造等方面,都深深体现着人本特色,最终电影是导演的电影,导演则成为有戛纳印记的导演——获得金棕榈的影片禁止参加其他任何国际电影节,且入围官方评选的影片必须在其各种宣传材料上标明戛纳电影节“官方评选”字样!
作者先于创作的思 路其实让人赞赏,毕竟艺术也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