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是这少年后来自我介绍,伏泉还差点认不出这是他昔年在平太平道时,途经蔡邕家所见到的蔡邕之子蔡圭了,不过现在年龄未到,才方十岁,所以并未取字。
“阿弟!阿弟!切莫小心,莫摔着,周围皆为长者,不可失了礼数脸面……”还没从那少年直接跳车的诧异中缓过神来,伏泉便听到一阵悦耳的急切声,那声音十分动听,一听似乎便能想出这声音是何等佳人传出来的。
很快,一个穿着素色女裙,容貌清秀美丽、神情委婉的女郎便从车上出来,她慢慢下车,一边告诫幼弟规矩,一边又慢慢搀扶着另一个娇小女孩出了马车,完全一副贤良聪慧的长姐样子。
这两个出来的女子,自然便是大名鼎鼎的“蔡文姬”蔡琰和她妹妹蔡琬了,当然,现在蔡琰的字还是昭姬。
《说文》有言,琰者,璧上起美色也,即美玉之意,蔡邕为蔡琰起这名字,自然是希望女儿如美玉般貌美,也如美玉一样,有美好品德。
而古有琰圭,即圭的上端尖锐者,是古代作为征讨不义的符信,蔡邕为子起名蔡圭,除了应承琰字,自然也是希望儿子继承美玉的外貌和品质,并且要学会忠孝。
至于蔡琬的“琬”字,却是为了和蔡琰的“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