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渊博的知识,犀利的眼光,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古玩,低价买入,然后高价卖出,这就是捡漏。
故而北方的方言中,用这个“捡”字,可谓深动形象的体现出了捡漏这种可遇而不可求的行为。也是汉字文化中,调侃文化的形象化体现。
当然,捡漏这种事,对于一般人来说,自然是可遇而不可求,毕竟想要在一堆各色真假难辨的工艺品中,找出价值连城的真正古玩,除了需要有渊博的知识和犀利的眼光外,运气不可谓不重要。
就说潘家园吧,周六日地摊开市,入场的摊贩可谓不下千人,每个人地摊上摆着的东西,多则几百,少则几十,想要一一把东西过一遍,一天时间,能看个三五个摊位就不错了,一千多地摊走下来,没个三五年,那是想都别想。
而有能力捡漏的人物,又有谁会花这时间,来找那也许有也许没有的没被人发现的古玩?
所以,捡漏这种事,真的需要讲运气和缘分的。
但是,这事对于姚志平来说,却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
姚志平那双特殊的眼睛,能够看透时间的痕迹,一个地摊上有哪些东西沉淀着时光的韵味,几乎扫一眼就出来了,然后将那些有时间沉淀的东西单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