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谓神来之笔,画龙点睛的手法。
郝俊看不透彻,只当是一幅普通的画作,从画作表面上透露出来的信息,人物似是晚清民初,想必有点价值。
但随之他就听到了一阵窃窃私语,稍后便是一阵哗然。
文老也睁大了眼睛,一瞬不瞬地盯着那画作。
收藏者们擅长的领域不同,有古玩,有画作,有瓷器,早有几名深通赏画的大师道出了此画的来历。
国内的肖像画与国外不同,尤其是古代,肖像画作除开宫廷帝王肖像画之外,种类稀少,而且绘画手法多追求神似而不是形似,比较出名的仕女图多是千篇一律,直到清末时间才逐渐有画家开始尝试与西方胡作融合的绘画方式,这幅老叟图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但恰恰这幅老叟图在95年之前还沸沸扬扬的吵闹过一段时间,就是追究其作者和作画时间时出现了意见不一。
最后定为民初的仿作,但即使是仿作,融合了仿作者个人的绘画风采,加之十分稀少,价格也一度被炒的沸沸扬扬。
郝俊闻言,才知道原来这幅陈旧的画作居然是威名赫赫的老叟图。
至于他从何处听来的,则是要追溯到11年那次震惊沪城的拍卖上,一位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