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里的年味还是很重的。
    一路过去,到处挂满宫灯,大大的“福”字也是遍处可见,有几处宫门上还贴了春联。
    有关汉人过年贴春联的来源,良臣依稀好像听说是五代十国时,后蜀主孟昶开创的,尔后就流传了下来。
    宋朝那会春联不叫春联,而叫桃符,王安石有句诗就是说的春联,曰之“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打明朝之后,春联才算是真正走进千家万户,但凡是过年,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和福字,这一习俗也深深的烙进了汉家子孙骨子深处。
    春联,不仅是对新一年的祝福和期盼,更是汉人的一种象征。
    什么是汉人,遵循同一种文明,认同同一种文化,坚持同一种习俗的人,就是汉人。
    不能做到这些,哪怕骨子里流的是炎黄之血,也称不得汉人。
    入胡则胡,入汉则汉。
    良臣记得,小时候他家过年,哪怕他爹魏进德大字不识一个,平日上茅房连草纸都舍不得用,也要花上两个铜板到村口请吴夫子给写幅春联回家挂上。
    为啥?
    老爹说不出大道理,但简简单单一句话就够了——“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