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昌的人,写过一本《演繁露》,里面提起过——“然中国所铸有异于西域者,铸之中国则色甚光鲜而质则轻脆,沃以热酒,随手破裂;至其来自海泊者制差朴钝,而色亦微暗,其可异者,虽百沸汤注之,与磁银无异,了不损动,是名番琉璃也”。
说明本土玻璃颜色光鲜,但是极其脆弱,“沃以热酒,随手破裂”,倒杯热酒就会碎掉,随手一握就能握碎,这种强度根本不能实用。
而西方玻璃,虽然色泽外形上没有本土玻璃光鲜好看,可“虽百沸汤注之,与磁银无异,了不损动”,实用性却远远超出了本土玻璃,所以就淘汰了本土的玻璃。
本土的琉璃做出来不能用,胡商带来的琉璃又不会做,自然本土烧制琉璃的技术就没人用了。
这是宋人考究的结果,但是在那之前,本土烧制玻璃的技术已经失传,懂得吹制的人,自然也就极少极少,甚至于无了。
不过,吹制琉璃的人,大唐虽然没有,但是以前的波斯却有。因为大多数琉璃器,都是由大秦、波斯产出,然后由胡商带入大唐的。波斯虽然已经灭国,但是大食拥有了波斯,阿拉伯人一定不会放弃这个堪称暴力的行当。
所以那些游走在大唐、大食,甚至于大秦中间的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