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长辈年事已高,不宜远途奔波,坐镇南阳即可。至于其它郡县,我族中年青子弟尚有百余人,或两三人一组,或三五人一队,即可为一县百姓种痘。”
张仲景说罢,客厅中一时陷入沉默。
宿耄们在盘算着,低声交流着,推行种痘之法的得失。他们一般不着眼于大局,只在乎眼前的利益得失,只在乎百姓们有没有足够的诊金,接受他们张氏的种痘之法。
族长张衡也在默默盘算着,他这回倒是难得的没有在乎诊金,而是想着为种痘之法冠名。
这个时代,虽然没有冠名权,也没有专利权。但若是为种痘之法冠上他们张氏之名,千百年后,百姓们接受种痘时,也会知道这是他们涅阳张氏的功德。
这就好比,提到《论语》,大家首先想到就是孔子。
张衡要的就是,千百年后,百姓提到种痘之法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涅阳张氏。
至于想到是张仲景,还是想到他张衡,他倒不是太在意。
毕竟,煌煌青史必有记载,是在他张衡的大力推动下,种痘之法才得以惠及天下的!
“这种痘之法,既然是诸葛孔明首倡,可有命名?”
沉默半晌,张衡开口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