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人是品尝不到了。
但过去的人,讲究一个死后的名声。
追封是对死后的人,为了追念其生前给人的种种影响而给其的称号,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有一定的纪念性意义。
文,武,忠三个单字为最高,因为单字谥那可是皇帝用的,一般没什么人能得到。
文稍多一点,冒似有四个好像?王安石就是。另外古代最讲究尊师重道,所以文人最讲究立言立德,立功还在再次。而且先立了德言才立得住。欧阳修死后本来是要单谥文的,但遭朝堂反对沒给。所以有些人说文比不上文正的…。文正在国人心目中提升得益于范仲淹。
但是论范仲淹当时在士林中的地位,是比不上欧阳修的,所以也不可能得到这个谥号。王安石还是占了新党首领的便宜,当时新党控制了朝堂。
至于元以后的谥号,杂乱无序,皇帝想怎么给就怎么给。
谥号武的我印象中只有王猛,不晓得记错没有?
至于忠,花木兰还真想不起来。
她只是在拓跋焘准备追封陆安康的时候,提出的抗议:“我师父不需要。”
拓跋焘不解:“死后名声是多数人所在乎的,令先师怎么会不需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