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道关口——“猴不攀”。
“猴不攀”确如那俩军士所言,是一面高达百米、立陡立崖的峭壁,状如斧削,高耸入云。最为险要之处在于,悬崖顶端不是直上崖顶,而是向外探出几米的距离,仿佛人工的房顶飞檐突兀。对于攀岩者,直上直下攀爬,尚且极度困难,何况再向外探出个直角呢?实事求是地说:再灵巧的猴子,恐怕也攀不上这样的峭壁。
但凌云则不同,她是受过多年专业训练的职业选手,除了珠穆朗玛峰尚未尝试之外,其它矮一点的雪峰可也没少踏在脚下。“猴不攀”对古人来讲,绝对是不可逾越的天堑;在现代专业登山运动员面前,却并非是空前绝后的屏障,能否低头?那得看有无遇到对的人。
凌云带好安全头盔,按照职业习惯,最后检查一次安全带、铁锁、绳套、绳子、冲击钻、岩石锥、岩石锤、岩石楔、膨胀钉等攀岩装备之后,率先而行。
现代社会的攀岩,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使用冲击钻、岩石锥、岩石锤的,以免对岩壁造成永久的伤害,妨碍下拨攀岩的再度进行。但今日不同,拔除岗哨的艰巨任务在身,一切以登顶为目的,况且三国时期,还没有兴起攀岩运动,才不会有谁在乎岩壁的破坏!
于是,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