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为了加强海防,其根源则是因为朱元璋重农抑商的思想。这个政策在后来的几代皇帝手中继续得到了继承甚至强化,也就隆庆年间在福建开了个小口子,终明一朝,禁海始终是主流,没人敢公开反对,否则就是政治是否正确的问题。
眼见惠世扬被驳得哑口无言,不少东林党派的大臣暗自叹息,不是友军不努力,而是敌军太狡猾。人家根本不跟你讨论商税,而是偷换概念,打着禁海的旗号,这祖制的大旗一打出来,谁敢反驳?而且明眼人都看出来了,这小小的千户得到了皇帝的暗中支持,和他斗就是和皇帝斗,风险很大,有些想站出来支持惠世扬的大臣悄悄收回了本打算迈出去的脚。
就在所有人认为这场辩论就要草草收场之际,又有一名官员出列,义正辞严地说:“臣监察御史李真,弹劾刑部左侍郎惠世扬违反祖制、私设船队出海经商,以及指使天津兵备道、天津总兵设计陷害入京武官,酿成天津水次仓被焚惨案。”
群臣顿时哗然,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口舌之争了,是要置人于死地啊!先是盖棺论定,否定了海贸的合法性,然后再乘胜追击,把惠世扬打倒再踏上一只脚,不,是再捅上一刀。这一系列动作环环相扣,看来是早有预谋。想到这里,不少人不寒而栗,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