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拉嘎金矿被完全攻陷的时候,马迁安率领着第十支队到达了它的目的地。
这是一处咽喉要道,不论鬼子的援军是从佳木斯来还是从汤原方向来,必须经过这条山路。不同于东北到处都是的茂密森林,本地的这条沟谷两侧是平缓的山峰,几乎没有树木,只有半人高的蒿草恣意生长,既给伏兵提供了一定的隐蔽又不阻挡射界,几座山峰也不是很高,只有300多米,如果在山头设置机枪,则机枪完全能覆盖谷底的公路。
需要操心的则是不知道敌人援军的数量,如果大批援军涌入谷底公路,仅靠十支队用800来人做成的包围圈还是略显单薄,极有可能被撑爆。
选择本地作为阻击地,是马迁安力主的,刚开始制定计划的时候,周玉成并不同意,他认为公路距几个山包的距离太近,制高点也不够高,公路与山包之间基本上是缓坡开阔地,抗联并不占多大的地利,容易被敌人反冲锋夺取制高点冲破包围。
马迁安则给他解释选择此地的妙处,一是射界好,敌人只要走在这条路上就将暴露在抗联的弹雨之下,毫无隐蔽的余地,二是因为没有树木,敌人肯定会疏于防范,不会派出斥候在两边仔细搜索,三是这几个前沿山包后面就都是密林了,万一在此